《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凯发官网平台
[唐] 李煜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
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琼窗梦醒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
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琼窗梦醒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
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这是一首思旧词.看词意,可以看作是后主为昭惠后,即大周后所作的悼亡词.属前,中期作品.
上片写思人.起句用"吹箫乘凤"之典.秦楼依然在,而吹箫之人已逝.人去楼空,只有昔日的风景依旧.睹物思人,更有物是人非之感慨.万紫千红的花各自迎风自开放,随风起伏,这本是美好的春色.但却勾起了作者无限的伤感.连东风吹来花朵的香气,也令他感到懊恼.因为这令他想起了已故的人衣服上的香味.不禁怨东风,为何来得如此晚.东风迟吹,春花晚开,而人却已早早地逝去.更添伤感.
下片写追忆.梦醒后,作者对着琼窗,回忆起当初一起吹笛吟和的日子.可只是昨是今非.笛残梦断罢了.又怎令人不悔恨.倚着碧玉栏干望见杨柳依依,想起与爱人,只能在梦中暂时相见了.而回忆当初,好似做梦一样.人生如梦便如梦罢,相思苦极,已懒得再去想了.相思到了极致,已不愿再相思.反语更令人感到相思之苦,不堪回首.
从词中,秦楼,上苑,琼窗,碧玉阑干这些词语来看,这阕词写得应该是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就是说,是后主思念大周后的真实感情而非虚指.两个亮点:一是恼字.风吹花发,本来极正常不过,正是春色盎然.而作者却说"东风恼我".将东风拟人化.本来自己思念爱人而苦恼,却怨东风故意惹他气恼.因为苦闷不已,故此无理.无理得令人唏嘘.二是懒思量.前面一直在回忆往事,梦里相见,而结尾却说如梦懒思量.此懒并非不思量,正是思量到了极点!此处反说懒思量,可见日日思量之苦。
-------------------------------------------------------
这首词抒写怀人的心情,忧思绵长,充满无奈的惆怅。
首句以“秦楼女”代指所怀之人,不仅写其容貌,更写其才艺,加强思念的感情。因为是独自面对,不得与所爱者共享,一切的美好就只是徒然。那么即使是“上苑风光”,也只是“空”有,只是多“余”,风中花木不过是“自低昂”而已,尽写其无奈之感。“东风恼我”,其实是说“我恼东风”。“恼”字写人的烦恼,不言自己,却去怪罪于东风,很是生动。说这东风是如此地不理解人的心情,偏偏要在这孤独寂寞之时,吹开这满苑的春花,让人染上一身的花香,撩拨心情,不能自已。“东风恼我,才发一矜香”,与李商隐的诗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只不过李商隐是由自己的经验而提出的劝告,因此言语沉痛;李煜则是一时的心情不能排解而去责难东风,言得无理,也就言得无奈。上阕是就眼前之景而抒情。
下阕掉转笔头去写回忆与心情。“琼窗”写美好,“梦笛”是虚幻,“残日”是留恋,尽写出当时情景虽然美好,却已经存在着不能如愿的遗憾,因此说是“当年得恨何长”。此句可作两解,一者可以解释为还在沉浸于爱情的甜蜜之中时就已经预见了分别的痛苦,重点在“当年”;一者可以解释为当时爱情是越短暂,就越深刻,以至于“长恨”到今天,重点在“何长”。无论何解,都只是一个“恨”。而这“恨”是如此的深刻与悠长,相聚时的碧栏杆,绿纱窗,分手时的杨柳树,长丝绦,不曾有一刻的忘却,历历如在眼前。而越是思量,越是难忘,越是叫人痛苦难当。结句言:“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既是说当时已经是短暂如梦,也是说即使今天相见又能如何?依然是短暂如梦啊。总归是相思也无奈,回忆也无奈,这份感情始终就是一个无奈,虽然美好,却令人心痛,倒不如不思量的好。这种心情,也是李商隐曾经写过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上下两阕以转折相对,没有过渡,似乎在情绪上有一隔断。但是,下片中的“碧阑干外映垂杨”,以记忆中的景物对照眼前的“上苑风光”;结句中的“如梦”又回应着首句的“不见”,两阕之间仍有着若明若暗的感情线索,使通篇的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上片写思人.起句用"吹箫乘凤"之典.秦楼依然在,而吹箫之人已逝.人去楼空,只有昔日的风景依旧.睹物思人,更有物是人非之感慨.万紫千红的花各自迎风自开放,随风起伏,这本是美好的春色.但却勾起了作者无限的伤感.连东风吹来花朵的香气,也令他感到懊恼.因为这令他想起了已故的人衣服上的香味.不禁怨东风,为何来得如此晚.东风迟吹,春花晚开,而人却已早早地逝去.更添伤感.
下片写追忆.梦醒后,作者对着琼窗,回忆起当初一起吹笛吟和的日子.可只是昨是今非.笛残梦断罢了.又怎令人不悔恨.倚着碧玉栏干望见杨柳依依,想起与爱人,只能在梦中暂时相见了.而回忆当初,好似做梦一样.人生如梦便如梦罢,相思苦极,已懒得再去想了.相思到了极致,已不愿再相思.反语更令人感到相思之苦,不堪回首.
从词中,秦楼,上苑,琼窗,碧玉阑干这些词语来看,这阕词写得应该是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就是说,是后主思念大周后的真实感情而非虚指.两个亮点:一是恼字.风吹花发,本来极正常不过,正是春色盎然.而作者却说"东风恼我".将东风拟人化.本来自己思念爱人而苦恼,却怨东风故意惹他气恼.因为苦闷不已,故此无理.无理得令人唏嘘.二是懒思量.前面一直在回忆往事,梦里相见,而结尾却说如梦懒思量.此懒并非不思量,正是思量到了极点!此处反说懒思量,可见日日思量之苦。
-------------------------------------------------------
这首词抒写怀人的心情,忧思绵长,充满无奈的惆怅。
首句以“秦楼女”代指所怀之人,不仅写其容貌,更写其才艺,加强思念的感情。因为是独自面对,不得与所爱者共享,一切的美好就只是徒然。那么即使是“上苑风光”,也只是“空”有,只是多“余”,风中花木不过是“自低昂”而已,尽写其无奈之感。“东风恼我”,其实是说“我恼东风”。“恼”字写人的烦恼,不言自己,却去怪罪于东风,很是生动。说这东风是如此地不理解人的心情,偏偏要在这孤独寂寞之时,吹开这满苑的春花,让人染上一身的花香,撩拨心情,不能自已。“东风恼我,才发一矜香”,与李商隐的诗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只不过李商隐是由自己的经验而提出的劝告,因此言语沉痛;李煜则是一时的心情不能排解而去责难东风,言得无理,也就言得无奈。上阕是就眼前之景而抒情。
下阕掉转笔头去写回忆与心情。“琼窗”写美好,“梦笛”是虚幻,“残日”是留恋,尽写出当时情景虽然美好,却已经存在着不能如愿的遗憾,因此说是“当年得恨何长”。此句可作两解,一者可以解释为还在沉浸于爱情的甜蜜之中时就已经预见了分别的痛苦,重点在“当年”;一者可以解释为当时爱情是越短暂,就越深刻,以至于“长恨”到今天,重点在“何长”。无论何解,都只是一个“恨”。而这“恨”是如此的深刻与悠长,相聚时的碧栏杆,绿纱窗,分手时的杨柳树,长丝绦,不曾有一刻的忘却,历历如在眼前。而越是思量,越是难忘,越是叫人痛苦难当。结句言:“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既是说当时已经是短暂如梦,也是说即使今天相见又能如何?依然是短暂如梦啊。总归是相思也无奈,回忆也无奈,这份感情始终就是一个无奈,虽然美好,却令人心痛,倒不如不思量的好。这种心情,也是李商隐曾经写过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上下两阕以转折相对,没有过渡,似乎在情绪上有一隔断。但是,下片中的“碧阑干外映垂杨”,以记忆中的景物对照眼前的“上苑风光”;结句中的“如梦”又回应着首句的“不见”,两阕之间仍有着若明若暗的感情线索,使通篇的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相关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