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闺情》-凯发官网平台
[宋] 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此词写一位风韵秀彻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生动丰富地体现了女性细腻的心思。全词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明朗欢快。
起笔便带出了不同寻常的女性之美。“绣面芙蓉”与下面的“斜飞宝鸭”对举,应也指装饰物。当时的妇女多有向脸上贴绣画的习惯,其内容以花鸟为多,此处即是说面上绘有芙蓉。芙蓉一笑而开,变静为动,看似颇为无理,实则更显有情。本来芙蓉贴饰是静止的,但因为少女一笑,红颜晕开,落到人眼里仿佛连芙蓉花也迎风而绽,倍添精神。这种打破因果界限、蓄意悖理的手法,在诗里最有体现,如“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等。发展到此词作者手里,添上一层女性的柔美,就更多了一种似真实幻、难以言说的美妙意境。再则,“绣面”“芙蓉”、“笑”“开”,两两相对,又暗含比喻意味,借芙蓉之开极有力地衬托出了少女之笑。此外,“开”字既指芙蓉花开,少女颜开,又可暗指少女的情窦初开,为全词统帅。“斜飞宝鸭衬香腮”,承接上句,继续写少女的美貌。她又贴花饰,又戴宝鸭头饰,正是一个着意打扮的初恋少女。“眼波才动被人猜。”少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显然是在想心上人。她偷偷喜欢上了一个人,可能有时想起,越想越高兴,表情不对,被人注意到了。于是她心里打起鼓来,生怕被别人发现而害羞。这种手法也见于唐诗,皇甫松《采莲子》中就有“遥被人知半日羞”。其实,别人也许并没有注意到她的异常,更不可能知道她心中所想,不过在她看来,却很可能,特别难为情。这种狐疑更给少女添了一分天真羞怯,也更显生动。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二句把上下两阕的因果衔接和少女此时的心理展示了出来。前句自然是承接上文,其中“一面”二字虽作定语,但关联词的意味还保留着,给人以一种“虽然一面……但是半笺……”的感觉,这不得不说又是女性思维之巧。后句提到笺即书信,显然是久不见面,才以书信传达爱意,娇恨自然也就是青春少女的一种小情愫,小埋怨。信上写的内容是“月移花影约重来”。花前月下,正是少男少女相会的宝地,女主人公此语表现了其对未来的期待。唐代《莺莺传》中有《明月三五夜》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最后这句,似是《莺莺传》这个情景的再现。
综合全词来看,词人出色地发挥了女性思维的长处,在氛围、比拟、画面以及细节的捕捉上,都表现出了出色的艺术天分。词中的女主人公,由于身处青春爱情之中,情绪难免波动,其性格也颇富变化。她倩然一笑,美丽活泼;眼波流转,细腻羞涩;凝视花月,苦苦思恋;写信抒怀,大胆追求。这些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青春少女芳心初动时复杂的心理。在封建家长制婚姻的背景下,女主人公的追求是大胆的,也是美好的。这正寄寓了词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起笔便带出了不同寻常的女性之美。“绣面芙蓉”与下面的“斜飞宝鸭”对举,应也指装饰物。当时的妇女多有向脸上贴绣画的习惯,其内容以花鸟为多,此处即是说面上绘有芙蓉。芙蓉一笑而开,变静为动,看似颇为无理,实则更显有情。本来芙蓉贴饰是静止的,但因为少女一笑,红颜晕开,落到人眼里仿佛连芙蓉花也迎风而绽,倍添精神。这种打破因果界限、蓄意悖理的手法,在诗里最有体现,如“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等。发展到此词作者手里,添上一层女性的柔美,就更多了一种似真实幻、难以言说的美妙意境。再则,“绣面”“芙蓉”、“笑”“开”,两两相对,又暗含比喻意味,借芙蓉之开极有力地衬托出了少女之笑。此外,“开”字既指芙蓉花开,少女颜开,又可暗指少女的情窦初开,为全词统帅。“斜飞宝鸭衬香腮”,承接上句,继续写少女的美貌。她又贴花饰,又戴宝鸭头饰,正是一个着意打扮的初恋少女。“眼波才动被人猜。”少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显然是在想心上人。她偷偷喜欢上了一个人,可能有时想起,越想越高兴,表情不对,被人注意到了。于是她心里打起鼓来,生怕被别人发现而害羞。这种手法也见于唐诗,皇甫松《采莲子》中就有“遥被人知半日羞”。其实,别人也许并没有注意到她的异常,更不可能知道她心中所想,不过在她看来,却很可能,特别难为情。这种狐疑更给少女添了一分天真羞怯,也更显生动。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二句把上下两阕的因果衔接和少女此时的心理展示了出来。前句自然是承接上文,其中“一面”二字虽作定语,但关联词的意味还保留着,给人以一种“虽然一面……但是半笺……”的感觉,这不得不说又是女性思维之巧。后句提到笺即书信,显然是久不见面,才以书信传达爱意,娇恨自然也就是青春少女的一种小情愫,小埋怨。信上写的内容是“月移花影约重来”。花前月下,正是少男少女相会的宝地,女主人公此语表现了其对未来的期待。唐代《莺莺传》中有《明月三五夜》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最后这句,似是《莺莺传》这个情景的再现。
综合全词来看,词人出色地发挥了女性思维的长处,在氛围、比拟、画面以及细节的捕捉上,都表现出了出色的艺术天分。词中的女主人公,由于身处青春爱情之中,情绪难免波动,其性格也颇富变化。她倩然一笑,美丽活泼;眼波流转,细腻羞涩;凝视花月,苦苦思恋;写信抒怀,大胆追求。这些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青春少女芳心初动时复杂的心理。在封建家长制婚姻的背景下,女主人公的追求是大胆的,也是美好的。这正寄寓了词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