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遍 秋水观》-凯发官网平台
[宋] 辛弃疾
蜗角斗争,左触右蛮,一战连千里。君试思、方寸此心微。总虚空、并包无际。喻此理。何言泰山毫末,从来天地一稊米。嗟大小相形,鸠鹏自乐,之二虫又何知。记跖行仁义孔丘非。更殇乐长年老彭悲。火鼠论寒,冰蚕语热,定谁同异。
噫。贵贱随时。连城才换一羊皮。谁与齐万物,庄周吾梦见之。正商略遗篇,翩然顾笑,空堂梦觉题秋水。有客问洪河,百川灌雨,泾流不辨涯涘。於是焉河伯欣然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渺沧溟望洋东视。逡巡向若惊叹,谓我非逢子。大方达观之家,未免长见,犹然笑耳。北堂之水几何其。但清溪一曲而已。
噫。贵贱随时。连城才换一羊皮。谁与齐万物,庄周吾梦见之。正商略遗篇,翩然顾笑,空堂梦觉题秋水。有客问洪河,百川灌雨,泾流不辨涯涘。於是焉河伯欣然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渺沧溟望洋东视。逡巡向若惊叹,谓我非逢子。大方达观之家,未免长见,犹然笑耳。北堂之水几何其。但清溪一曲而已。
【注释】
①词作于庆元四年(1198),时年稼轩五十九岁,故同期所作《哨遍》(“一壑自专”)有“试回头五十九年非”之句。秋水观:即指稼轩瓢泉居处之秋水堂。 词由眼前秋水堂起兴,而迭用《庄子》语意,以阐发《庄子·秋水篇》哲理自遣。主旨为庄子“齐物”观,即世间“万物一齐”,本无小大、是非、寿夭、冷热、贵贱之别,一切无非因人因物因时而异。由此参悟:得何喜,失何忧。秋水堂前“清溪一曲”,虽至微至小,犹可陶冶性情,参悟玄理。
②“蜗角”三句:言蜗角两国犹自一战千里。《庄子·则阳篇》称:蜗牛角上有二国,位于左角的叫触氏,位于右角的称蛮氏。两国时为争地而战,每战死数万之众。一方兵败而逃,十五日始能返国。
③“君试思”两句:言寸心虽小,却可容纳广大宇宙。方寸:喻心。
④“喻此理”两句:天地既然微若稊米,则泰山自应细如毫末。《庄子·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庄子·秋水篇》:“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等矣。”稊米:极细小之米。
⑤“嗟小大”三句:谓小大乃相对而言,鸠鹏各得其乐,二虫殊难理解鹏飞万里之乐。《庄子·逍遥游》说:大鹏鸟飞往南海时,激起浪花三千里,飞向九万里的高空。蜩与学鸠却讥笑大鹏说,我飞落于树林和地面之间即可,何必飞向九万里高空而去南海呢?我飞向郊野,一天即返,腹中尚饱,而远飞百里、千里之外,必须备就充足食粮。蜩与学鸠能知道什么。二虫:即指蜩与学鸠。蜩(tiáo条):蝉。学鸠:山雀一类小鸟。之:指代,这。
⑥“记跖行”两句:跖自谓行事仁义而以孔子为非;殇子自称长命而乐,彭祖却因短寿而悲。意谓行为之是非,寿命之长短,均由人之认识而异。《庄子·盗跖篇》载有盗跖与孔子论辩事。盗跖(zhí植):相传为春秋末期人,柳下惠之弟,与孔子并不同时,庄子仍借以立说。《庄子·齐物论》:“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殇子:未成年而死者,即短命者,为假托人物。彭祖:传说中的长寿者,谓寿七、八百岁。
⑦“火鼠”三句:火鼠冰蚕对冷热之感受不同,他人殊难纠正。苏轼《闲轩》:“冰蚕不知寒,火鼠不知暑。”火鼠:东方朔《神异经》:“南方之外有火山。……火中有鼠重千斤,毛长二尺馀,细如丝,纺织以为布,用之,若有垢,涴以火,烧之则净。可以作布,名火浣布。”冰蚕:《拾遗记》:“员峤山有冰蚕,长七寸,黑色,有角有鳞,以霜雪覆之,然后作茧,长一尺。其色五彩,织为文锦,入水不濡,投火不燎。”定谁同异:《庄子·齐物论》以为在论辩中,因各人观点之异同,无法判断是非,无法相互纠正,因而也就无所谓对立的对方。
⑧“贵贱”两句:贵贱常因视角不同而异。《庄子·秋水篇》:“以道(自然之常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万物本身)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世俗眼光)观之,贵贱不在己(谓不在物之身,而在人之贵贱)。”连城:指价值连城之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秦王愿以十五城,易赵国之和氏璧。羊皮:《史记·秦本纪》载,秦穆公曾以五羖羊皮赎百里奚于楚。百里奚后拜相,称五羖大夫。
⑨“谁与”两句:谓庄子作《齐物论》。齐万物:泯除万物之间的差异。
⑩“正商略”三句:梦中研讨《庄子》哲理,醒后即以《庄子·秋水》为堂名。遗篇:指《庄子》。
⑾“百川”十句:隐括《庄子·秋水篇》语意:秋来河水高涨,百川注入黄河,水势浩大,以致两岸不辨牛马。于是河神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尽在于此。乃顺流而东,及至北海,惟见汪洋一片,无岸无际。乃仰望海神,叹曰:“……吾非至于子(海神)之门,则贻(危险)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涯:河岸。河伯:传说中的河神,相传名为冯夷。逡(jùn俊)巡:迟疑徘徊貌。若:海神名。大方之家,简称“方家”,谓道术修养深湛之人。后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之人。
⑿“此堂”两句:谓秋水堂前之水甚是微小。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①词作于庆元四年(1198),时年稼轩五十九岁,故同期所作《哨遍》(“一壑自专”)有“试回头五十九年非”之句。秋水观:即指稼轩瓢泉居处之秋水堂。 词由眼前秋水堂起兴,而迭用《庄子》语意,以阐发《庄子·秋水篇》哲理自遣。主旨为庄子“齐物”观,即世间“万物一齐”,本无小大、是非、寿夭、冷热、贵贱之别,一切无非因人因物因时而异。由此参悟:得何喜,失何忧。秋水堂前“清溪一曲”,虽至微至小,犹可陶冶性情,参悟玄理。
②“蜗角”三句:言蜗角两国犹自一战千里。《庄子·则阳篇》称:蜗牛角上有二国,位于左角的叫触氏,位于右角的称蛮氏。两国时为争地而战,每战死数万之众。一方兵败而逃,十五日始能返国。
③“君试思”两句:言寸心虽小,却可容纳广大宇宙。方寸:喻心。
④“喻此理”两句:天地既然微若稊米,则泰山自应细如毫末。《庄子·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庄子·秋水篇》:“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等矣。”稊米:极细小之米。
⑤“嗟小大”三句:谓小大乃相对而言,鸠鹏各得其乐,二虫殊难理解鹏飞万里之乐。《庄子·逍遥游》说:大鹏鸟飞往南海时,激起浪花三千里,飞向九万里的高空。蜩与学鸠却讥笑大鹏说,我飞落于树林和地面之间即可,何必飞向九万里高空而去南海呢?我飞向郊野,一天即返,腹中尚饱,而远飞百里、千里之外,必须备就充足食粮。蜩与学鸠能知道什么。二虫:即指蜩与学鸠。蜩(tiáo条):蝉。学鸠:山雀一类小鸟。之:指代,这。
⑥“记跖行”两句:跖自谓行事仁义而以孔子为非;殇子自称长命而乐,彭祖却因短寿而悲。意谓行为之是非,寿命之长短,均由人之认识而异。《庄子·盗跖篇》载有盗跖与孔子论辩事。盗跖(zhí植):相传为春秋末期人,柳下惠之弟,与孔子并不同时,庄子仍借以立说。《庄子·齐物论》:“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殇子:未成年而死者,即短命者,为假托人物。彭祖:传说中的长寿者,谓寿七、八百岁。
⑦“火鼠”三句:火鼠冰蚕对冷热之感受不同,他人殊难纠正。苏轼《闲轩》:“冰蚕不知寒,火鼠不知暑。”火鼠:东方朔《神异经》:“南方之外有火山。……火中有鼠重千斤,毛长二尺馀,细如丝,纺织以为布,用之,若有垢,涴以火,烧之则净。可以作布,名火浣布。”冰蚕:《拾遗记》:“员峤山有冰蚕,长七寸,黑色,有角有鳞,以霜雪覆之,然后作茧,长一尺。其色五彩,织为文锦,入水不濡,投火不燎。”定谁同异:《庄子·齐物论》以为在论辩中,因各人观点之异同,无法判断是非,无法相互纠正,因而也就无所谓对立的对方。
⑧“贵贱”两句:贵贱常因视角不同而异。《庄子·秋水篇》:“以道(自然之常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万物本身)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世俗眼光)观之,贵贱不在己(谓不在物之身,而在人之贵贱)。”连城:指价值连城之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秦王愿以十五城,易赵国之和氏璧。羊皮:《史记·秦本纪》载,秦穆公曾以五羖羊皮赎百里奚于楚。百里奚后拜相,称五羖大夫。
⑨“谁与”两句:谓庄子作《齐物论》。齐万物:泯除万物之间的差异。
⑩“正商略”三句:梦中研讨《庄子》哲理,醒后即以《庄子·秋水》为堂名。遗篇:指《庄子》。
⑾“百川”十句:隐括《庄子·秋水篇》语意:秋来河水高涨,百川注入黄河,水势浩大,以致两岸不辨牛马。于是河神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尽在于此。乃顺流而东,及至北海,惟见汪洋一片,无岸无际。乃仰望海神,叹曰:“……吾非至于子(海神)之门,则贻(危险)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涯:河岸。河伯:传说中的河神,相传名为冯夷。逡(jùn俊)巡:迟疑徘徊貌。若:海神名。大方之家,简称“方家”,谓道术修养深湛之人。后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之人。
⑿“此堂”两句:谓秋水堂前之水甚是微小。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相关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