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 金陵》-凯发官网平台
[宋] 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
此词系隐括刘禹锡《石头城》和《乌衣巷》二诗而成。词中咏史情古,抒情寄慨,以铺写景物抒发人事代谢古今沧桑的感慨。作者在词中化用前人诗句为己所用,以己笔写己情,把刘禹锡原诗中生动具体的形象——山川、草木、风潮、月、燕等,融入自己的感触。用“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体,从容不迫地一一道来,使人更觉真实可感。
上片一开始就突兀横空而出,点明六代故都金陵是一个“佳丽地”,这一句是从谢朓《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中来,既切金陵,又令人浑然不觉。结尾却又言简意赅的描写燕子的呢喃话旧,时间、地点是在“斜阳里”的故都。以繁华始,以萧瑟终,全词情景的基调就这样显示了。经过词人运用了峰回路转、若断若续的手法,金陵的一幅沧桑图景刻画得深切感人 。陈廷焯评彦有云:“美成词有前后若不相蒙者 ,正是顿挫之妙。”(《白雨斋词话》卷一)顿挫的特色,在这篇怀古词中最为明显。作者在怀古,着眼点是六朝旧事,历史兴亡之感总括于“南朝感事谁记 ”一句中。下面分别作点染。“山围”四句化用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诗意。“莫愁艇子曾系”从古乐府《莫愁乐》“艇子打两桨 ,催送莫愁来”句中化出,也切合金陵之地。曾经系过曾愁佳丽的游艇,断崖倒树,触目荒凉,“空余旧迹”。接着,词人化用刘禹锡“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境,伤心东望,淮水苍茫,不禁回想起昔时盛事,如酒帘飘飘,乐鼓咚咚,当时长街的一片喧闹景象,如今“酒旗戏鼓甚处市 ”这正是续而又断 。最后,词人化用了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的诗境 ,借燕子的诉说兴亡,表现了“盛事 ”也许仍然可记,“旧迹”也许仍然可凭。这便是断而再续。
词的第二部分以密为主,在前面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勾勒 :“从前面围绕“故国”的山峰,引出了后面的“断崖树”,以至想象中的“莫愁艇子”;从前面的“”,引出后面的“淮水””再从前面的孤城”,引出后面的雾中“ 半垒”和月下“女嫱”。镜头渐次拉近,到了第三部分 ,画面突出的就只是特写镜头:一对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正在相对呢喃。小小飞禽的的对话,可以说刻画入微,密而又密。“相对”,是指燕子与燕子相对,尽管它们的呢喃本无深意,然而在词人听来看来,却为它们的“不知何世”而倍增兴亡之感。
此词与王安石《桂枝香》堪称双璧,为怀古词中的佳作。全词不直写历史事件,不加些许议论,纯以景写情 。作者写景时疏密相间 ,既有乌瞰,又有特写;既有远景、中景,又有近景,整首词疏朗而又细密,艺术效果极佳。
--------------------------------------------------------------------
这是周邦彦的一首怀古词,作者面对金陵“佳丽地”,目睹自然界的沧桑,因而引起人事兴衰的感触,抒发出自己的政治见解和哲理观念,表现了作者追念古昔和寄慨当今的思想情感。这首词隐括了刘禹锡《金陵五题》中最著名的《石头城》、《乌衣巷》和古乐府《莫愁乐》诗意。
一叠从金陵山川形胜说人,便较刘诗华丽雍容。首句釆自谢跳《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突出金陵之得地利,追起一问,令人遥想其为南朝故都昔日的繁华,已伏后文感慨。 “山围故国”四句化用《石头城》一半诗意,“髻鬟”、“风樯”二句是添加的新词,从总体上展现的是一幅境界阔大高远,江山景物清华的画面,不为梦得所囿。“孤城”之于“空城”,一字之易,极有分寸——宋时金陵虽属废都,到底还是北宋一大城市。
二叠才逐渐聚焦到断崖枯树、孤城女墙等更具有沧桑意蕴的景物上来,这里化用了古乐府“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和《石头城》另一半诗意,写悲凉之雾,遍布秦淮,物是人非,愁上心头。以上两叠所写,都是金陵的外景,有由远推近的趋势。
三叠便写到金陵坊市,寓不胜今昔之感。化用《乌衣巷》诗意,但颇有出新。“酒旗戏鼓甚处市”,就很有北宋的时代感,金陵已从六朝帝王之都变成了北宋商业、消费城市,秦淮河上新添了不少勾栏瓦肆,寻欢作乐的红男绿女都是普通市民,而不是旧时王谢为代表的豪门世族,这是古无今有的新气象(或将此句解为忆昔误)——“想依稀”句中包含有太多的沧桑。“燕子不知”三句从刘诗来,但刘诗只说“飞人寻常百姓家”,这里却变为更有意味的一幅情景:屋檐下燕语呢喃,好像饱经沧桑的过来人,在斜阳里闲话兴亡呢。
或云北宋危机四伏,作者外放时值方腊起义,遂有吊古伤今之情。然而此词作年难定,所谓伤今之意,并不像刘诗那样醒豁。周邦彦能事之一,是能融化古人诗句如自己出,《西河》就是最好的实例,对于刘禹锡的《金陵五题》来说,有如弼将军,号令一新。
该词艺术特点有:一是结构,变虽好却小的绝句为洋洋洒洒的长调,具有与题面相称的气势感;二是具有北宋时代生活气息;三是句法声情,最短的“佳丽地”,和最末一韵“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各本断句不同,正因为一气蝉联),相差十余字之多,读来疾徐尽变,更觉声情并茂、姿态横生。
这首词是怀古咏史之作,苍凉悲壮,平易爽畅,笔力遒劲,艺术技巧很高,它没有正面触及重大历史事件,而是通过景物描写作今昔对比,形象地抒发作者的沧桑之感,寓悲壮情怀于空旷境界之中,是怀古词中别具匠心的佳作之一。
此词系隐括刘禹锡《石头城》和《乌衣巷》二诗而成。词中咏史情古,抒情寄慨,以铺写景物抒发人事代谢古今沧桑的感慨。作者在词中化用前人诗句为己所用,以己笔写己情,把刘禹锡原诗中生动具体的形象——山川、草木、风潮、月、燕等,融入自己的感触。用“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体,从容不迫地一一道来,使人更觉真实可感。
上片一开始就突兀横空而出,点明六代故都金陵是一个“佳丽地”,这一句是从谢朓《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中来,既切金陵,又令人浑然不觉。结尾却又言简意赅的描写燕子的呢喃话旧,时间、地点是在“斜阳里”的故都。以繁华始,以萧瑟终,全词情景的基调就这样显示了。经过词人运用了峰回路转、若断若续的手法,金陵的一幅沧桑图景刻画得深切感人 。陈廷焯评彦有云:“美成词有前后若不相蒙者 ,正是顿挫之妙。”(《白雨斋词话》卷一)顿挫的特色,在这篇怀古词中最为明显。作者在怀古,着眼点是六朝旧事,历史兴亡之感总括于“南朝感事谁记 ”一句中。下面分别作点染。“山围”四句化用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诗意。“莫愁艇子曾系”从古乐府《莫愁乐》“艇子打两桨 ,催送莫愁来”句中化出,也切合金陵之地。曾经系过曾愁佳丽的游艇,断崖倒树,触目荒凉,“空余旧迹”。接着,词人化用刘禹锡“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境,伤心东望,淮水苍茫,不禁回想起昔时盛事,如酒帘飘飘,乐鼓咚咚,当时长街的一片喧闹景象,如今“酒旗戏鼓甚处市 ”这正是续而又断 。最后,词人化用了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的诗境 ,借燕子的诉说兴亡,表现了“盛事 ”也许仍然可记,“旧迹”也许仍然可凭。这便是断而再续。
词的第二部分以密为主,在前面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勾勒 :“从前面围绕“故国”的山峰,引出了后面的“断崖树”,以至想象中的“莫愁艇子”;从前面的“”,引出后面的“淮水””再从前面的孤城”,引出后面的雾中“ 半垒”和月下“女嫱”。镜头渐次拉近,到了第三部分 ,画面突出的就只是特写镜头:一对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正在相对呢喃。小小飞禽的的对话,可以说刻画入微,密而又密。“相对”,是指燕子与燕子相对,尽管它们的呢喃本无深意,然而在词人听来看来,却为它们的“不知何世”而倍增兴亡之感。
此词与王安石《桂枝香》堪称双璧,为怀古词中的佳作。全词不直写历史事件,不加些许议论,纯以景写情 。作者写景时疏密相间 ,既有乌瞰,又有特写;既有远景、中景,又有近景,整首词疏朗而又细密,艺术效果极佳。
--------------------------------------------------------------------
这是周邦彦的一首怀古词,作者面对金陵“佳丽地”,目睹自然界的沧桑,因而引起人事兴衰的感触,抒发出自己的政治见解和哲理观念,表现了作者追念古昔和寄慨当今的思想情感。这首词隐括了刘禹锡《金陵五题》中最著名的《石头城》、《乌衣巷》和古乐府《莫愁乐》诗意。
一叠从金陵山川形胜说人,便较刘诗华丽雍容。首句釆自谢跳《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突出金陵之得地利,追起一问,令人遥想其为南朝故都昔日的繁华,已伏后文感慨。 “山围故国”四句化用《石头城》一半诗意,“髻鬟”、“风樯”二句是添加的新词,从总体上展现的是一幅境界阔大高远,江山景物清华的画面,不为梦得所囿。“孤城”之于“空城”,一字之易,极有分寸——宋时金陵虽属废都,到底还是北宋一大城市。
二叠才逐渐聚焦到断崖枯树、孤城女墙等更具有沧桑意蕴的景物上来,这里化用了古乐府“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和《石头城》另一半诗意,写悲凉之雾,遍布秦淮,物是人非,愁上心头。以上两叠所写,都是金陵的外景,有由远推近的趋势。
三叠便写到金陵坊市,寓不胜今昔之感。化用《乌衣巷》诗意,但颇有出新。“酒旗戏鼓甚处市”,就很有北宋的时代感,金陵已从六朝帝王之都变成了北宋商业、消费城市,秦淮河上新添了不少勾栏瓦肆,寻欢作乐的红男绿女都是普通市民,而不是旧时王谢为代表的豪门世族,这是古无今有的新气象(或将此句解为忆昔误)——“想依稀”句中包含有太多的沧桑。“燕子不知”三句从刘诗来,但刘诗只说“飞人寻常百姓家”,这里却变为更有意味的一幅情景:屋檐下燕语呢喃,好像饱经沧桑的过来人,在斜阳里闲话兴亡呢。
或云北宋危机四伏,作者外放时值方腊起义,遂有吊古伤今之情。然而此词作年难定,所谓伤今之意,并不像刘诗那样醒豁。周邦彦能事之一,是能融化古人诗句如自己出,《西河》就是最好的实例,对于刘禹锡的《金陵五题》来说,有如弼将军,号令一新。
该词艺术特点有:一是结构,变虽好却小的绝句为洋洋洒洒的长调,具有与题面相称的气势感;二是具有北宋时代生活气息;三是句法声情,最短的“佳丽地”,和最末一韵“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各本断句不同,正因为一气蝉联),相差十余字之多,读来疾徐尽变,更觉声情并茂、姿态横生。
这首词是怀古咏史之作,苍凉悲壮,平易爽畅,笔力遒劲,艺术技巧很高,它没有正面触及重大历史事件,而是通过景物描写作今昔对比,形象地抒发作者的沧桑之感,寓悲壮情怀于空旷境界之中,是怀古词中别具匠心的佳作之一。
周邦彦
彦(1057—1121),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
神宗元丰初,在汴京作,写了一篇《汴都赋》,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了新法,受到赵顼的赏识,被提拔为太学正。以后十馀年间,在外飘流,作过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在今江苏省)县令等。哲宗赵煦绍圣三年(1096)以后,又回到汴京,作过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官。徽宗赵佶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死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神宗元丰初,在汴京作,写了一篇《汴都赋》,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了新法,受到赵顼的赏识,被提拔为太学正。以后十馀年间,在外飘流,作过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在今江苏省)县令等。哲宗赵煦绍圣三年(1096)以后,又回到汴京,作过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官。徽宗赵佶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死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相关作者
[宋]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
[唐]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
[南北朝] 谢朓
谢朓(464—499),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
[无] 前人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