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十三首》-凯发官网平台
[唐]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其一)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其二)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其三)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其四)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五)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其六)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其七)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其八)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其九)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其十)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其十一)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其十二)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其十三)
【注释】:
花枝草蔓眼中开, 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 嫁与春风不用媒。
《南园十三首》是辞官回乡居住昌谷家中所作。南园与《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提到的“北园”同为诗人的家园。这组诗为了解、研究李贺居乡期间的思想和生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因而十分可贵。
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园内所有的花。其中“花枝”高昂,“草蔓”低垂,一者刚劲,一者柔婉,参差错落,姿态万千。李贺写诗构思精巧,包孕密致,于此可见一斑。次句“小白长红”写花的颜色,意思是红的多,白的少。“越女腮”是由此产生的联想,把娇艳的鲜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颊,赋予物以某种人的素质,从而显得格外精神。
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伤自悼。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却不为当局所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落花不再春”,待到花残人老,就再也无法恢复旧日的容颜和生气。末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花落时身不由已的状态。“嫁与春风不用媒”,委身于春风,不须媒人作合,没有任何阻拦,好象两厢情愿。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只为盛时已过,无力撑持,春风过处,便不由自主地坠落下来。这句的“嫁”字与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越发显得悲苦酸辛。当时盛开,颜色鲜丽,宛如故乡的美女。而今“出嫁”,已是花残“人老”,非复当时容颜,抚今忆昔,倍增怅惘。结句婉曲深沉,制造了浓烈的悲剧气氛。这首七言绝句,以赋笔为主,兼用比兴手法,清新委婉,风格别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品。
(朱世英)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万户侯?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李贺《南园》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限的。
(朱世英)
寻章摘句老雕虫, 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 文章何处哭秋风?
慨叹读书无用、怀才见弃,是这首绝句的命意所在。
诗的前两句描述艰苦的书斋生活,其中隐隐地流露出怨艾之情。首句说我的青春年华就消磨在这寻章摘句的雕虫小技上了。此句诗意,好象有点自卑自贱,颇耐人寻绎。李贺向以文才自负,曾把自己比作“汉剑”,“自言汉剑当飞去”(《出城寄权璩、》),抱负远大。可是,现实无情,使他处于“天荒地老无人识”(《致酒行》)的境地。“雕虫”之词出于李贺笔下,显然是愤激之辞。句中的“老”字用作动词,有终老纸笔之间的意思,包含着无限的辛酸。
次句用白描手法显现自己刻苦读书、发奋写作的情状:一弯残月,低映檐前,抬头望去,象是当帘挂着的玉弓;天将破晓,而自己还在孜孜不倦地琢句谋篇。这里,诗人惨淡苦吟的精神和他那只有残月作伴的落寞悲凉的处境形成鲜明的比照,暗示性很强。
读书为何无用?有才学为何不能见用于世?三、四句遒劲悲怆,把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揭示了造成内心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郁积已久的忧愤情怀。“辽海”指东北边境,即唐河北道属地。从元和四年(809)到元和七年,这一带割据势力先后发生兵变,全然无视朝廷的政令。唐宪宗曾多次派兵讨伐,屡战屡败,弄得天下疲惫,而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如故。国家多难,民不聊生,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一;由于战乱不已,朝廷重用武士,轻视儒生,以致斯文沦落,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二。末句的“文章”指代文士,实即作者自己。“哭秋风”不是一般的悲秋,而是感伤时事、哀悼穷途的文士之悲。此与的“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九章·悲回风》)颇有相似之处。时暗君昏则文章不显,这正是屈原之所以“悲回风”(按:“回风”即秋风)、李贺之所以“哭秋风”的真正原因。
这首诗比较含蓄深沉,在表现方法上也显得灵活多变。首句叙事兼言情,满腹牢骚通过一个“老”字倾吐出来,炼字的功夫极深。次句写景,亦即叙事、言情,它与首句相照应,活画出诗人勤奋的书斋生活和苦闷的内心世界。“玉弓”一词,暗点兵象,为“辽海”二句伏线,牵丝带笔,曲曲相关,见出文心之细。第三句只点明时间和地点,不言事(战事)而事自明,颇具含蓄之致。三、四两句若即若离,似断实续,结构得非常精巧;诗人用隐晦曲折的手法揭示了造成斯文沦落的社会根源,从而深化了主题,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量。
(朱世英)
长卿牢落悲空舍, 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 明朝归去事猿公。
这是一首述怀之作。前两句写古人,暗示前车可鉴;后两句写自己,宣称要弃文习武,易辙而行。
首句描述司马相如穷愁潦倒的境况。这位大辞赋家才气纵横,早年因景帝“不好辞赋”,长期沉沦下僚,后依梁孝王,厕身门下,过着闲散无聊的生活。梁孝王死后,他回到故乡成都,家徒四壁,穷窘不堪。(见《汉书·司马相如传》)“空舍”,正是这种情况的写照。李贺以司马相如自况,出于自负,更出于自悲。次句写东方朔。这也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他见世道险恶,在宫廷中,常以开玩笑的形式进行讽谏,以避免直言悖上。结果汉武帝只把他当作俳优看待,而在政治上不予信任。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诙谐取容,怵惕终生,东方朔的遭遇是斯文沦丧的又一个例证。诗人回顾历史,瞻望前程,不免感到茫然。
三、四句直接披露怀抱,表示要弃文习武。既然历来斯文沦丧,学文无用,倒不如买柄利剑去访求名师,学习武艺,或许还能有一番作为。诗人表面显得很冷静,觉得还有路可走,其实这是他在屡受挫折,看透了险恶世道之后发出的哀叹。李贺的政治理想并不在于兵戈治国,而是礼乐兴邦。弃文习武的违心之言,只不过是反映理想幻灭时痛苦而绝望的反常心理。
这首诗,把自己和前人揉合在一起,把历史和现实揉合在一起,把论世和述怀揉合在一起,结构新奇巧妙。诗歌多处用典。或引用古人古事据以论世,或引用神话传说借以述怀。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四句一气呵成,语意连贯,所用的典故都以各自显现的形象融入整个画面之中,无今无古,无我无他,显得浑化蕴藉,使人有讽咏不尽之意。
(朱世英)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诗人以诗作画,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就象绘制动画片那样,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到晚的水色山光,旖旎动人。
首二句写晨景。夜雾逐渐消散,一条蜿蜒于绿树丛中的羊肠小道随着天色转明而豁然开朗。路边的蒙茸细草沾满了露水,湿漉漉的,分外苍翠可爱。诗歌开头从林间小路落笔,然后由此及彼,依次点染。显然,它展示的是诗人清晨出游时观察所得的印象。
三、四句写白昼的景色。诗人由幽静、逼仄的林间小道来到空旷的溪水旁边。这时风和日暖,晨露已晞,柳絮纷纷扬扬,飘落在溪边的浅滩上,白花花的一片,象是铺了一层雪。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诗人沿途所见多是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田园。到了这里,眼前忽地出现一片银白色,不禁大为惊奇。惊定之后,也就尽情欣赏起这似雪非雪的奇异景象来。
诗人观赏了“雪浦”之后,把视线移向溪水和它两岸的田垅。因为不久前下过一场透雨,溪水上涨了,田里的水也平平满满的。春水丰足是喜人的景象,它预示着将会有一个好的年景。
前四句,都是表现自然景物,只有第三句中的“惊”字写人,透露出“诗中有人”,有人的观感,有人的情思。这种观感和情思把诗歌所展示的各种各样的自然景物融成一片。
后四句写夜晚的景色。五、六两句对仗工切,揉磨入细。“古刹疏钟度”写声,“遥岚破月悬”写色,其中“古刹”和“遥岚”一实一虚,迥然不同,然而又都含有“远”的意思。谓之“古刹”,说明建造时间已很久长;称作“遥岚”,表示山与人相距甚为遥远。两两比照、映衬,融入和谐统一的画面之中,便觉自然真切,意境遥深。
末二句写船家夜渔的情景。在山村滩多水浅的小河边,夜间渔人用竹枝扎成火把照明,鱼一见光亮,就慢慢靠近,愣头愣脑地听人摆弄。“沙头敲石火”描写捕鱼人在河滩击石取火,“烧竹照渔船”紧接上句,交代击石取火是为了替渔船照明。尽管并没有直接提到打鱼的事,但字句之间已作了暗示,让读者通过想象予以补充。
这首诗前六句主要描摹自然景物,运笔精细,力求形肖神似,象是严谨密致的工笔山水画。末二句正面写人的活动,用墨省俭,重在写意,犹如轻松淡雅的风俗画。两者相搭配,相映衬,情景十分动人。而且诗中的山岚、溪水、古刹、渔船,乃至一草一木都显得寥萧淡泊,有世外之意。想来是诗人的情致渗透到作品的形象里,从而构成这样一种特殊的意蕴,反映了诗人“老去溪头作钓翁”(《南园》其十)的归隐之情。当然,这不过是他仕进绝望的痛苦的另一种表现罢了。
(朱世英)
-------------------------------------------------
注:
1:南园:在昌谷。
其一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注:
1:嫣香:花也。
2:刘辰翁云:末句新巧。
其二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注:
1:宫:昌谷东有福昌宫,隋时所建。
2:窣:黄桑触帘,窣窣有声也。
3:偷:抽空。
4:餧:喂也。
5:八茧蚕:《六月记》云:"一岁凡八蚕,出日南国。"《海物异名记》云:"八蚕绵,乃八蚕共作一茧。"
其三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桃胶迊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注:
1:缲丝:茧入沸水,以抽蚕丝。
2:青蝉:《尔雅》注云:"蝉小而青色,亦名茅蜩。"
3:桃胶迊夏香琥珀:桃胶,桃脂也,夏初凝结,色如琥珀。
其四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巻书。
注:
1:三十未有二十余:未有,一作未满。吴正子云:今长吉言三十岁犹未有,但二十余岁耳,而饥困已如此。长吉此以三十为说,年仅二十七不满三十,岂非诗䜟哉?
2:白日长饥小甲蔬:杜诗:"自锄稀菜甲。"甲,新芽。
3:因遗戎韬一巻书:张良游下邳,桥上有老父使良取履,后出一编书授之,乃太公兵法。戎韬,太公六韬书也。
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闗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戸侯。
注:
1:吴钩:剑也。
2:凌烟阁:唐太宗贞观十七年二月,图功臣于凌烟阁。
3:五十州:安史乱后,河南河北五十余州,长时不从节制。
4:若个书生万戸侯:《史记》:"万戸侯岂作道哉。"
其六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注:
1:寻章摘句:《三国志o孙权传》裴松之注:"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2:雕虫:扬雄《法言》:"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3:辽海:辽东之地也。泛指征讨之地。
其七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注:
1:长卿:司马相如住成都,家徒四壁立。
2:曼倩诙谐:东方朔持论,好恢谐。
3:见买若耶溪水剑:见买,拟买。若耶溪,在越州,即欧冶铸剑之所。
4:猿公:《吴越春秋》云:"越范蠡手剑之术,蠡曰:臣闻越有处女,国人称之,愿王问之于是。王请女,女将见王,道逢一翁 ,自称袁公,公问女子曰:闻汝善剑,愿一见。女曰:惟翁试之。于是公即挽林抄之竹,似桔槔,末折堕地,女接取其半,袁公操其 本,而刺女,女因举杖撃之,公飞上树,化为白猿而去。"
其八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逺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注:
1:书幌:书斋之幔帏也。
其九
泉沙耎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泻酒木兰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
注:
1:耎:软也。
2:舴艋:小舟也。
3:木栏:木兰,紫玉兰也。木兰花似莲,可以浸酒。
4:椒叶:盖酒上,取其香。
5:病容扶起种菱丝:《拾遗记》云:"汉昭帝琳池有倒生菱,茎如乱丝,一花千叶。"
其十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注:
1:边让:后汉边让,字文礼,辩博能文,邕深敬之,以让宜处髙位,荐之何进。吴正子以为:必长吉感忆韩公皇甫之相知,假边蔡 以为况也。
2:裁曲:裁作乐府诸曲。谓赋诗也。
其十一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注:
1:长峦谷口:地名,近昌谷。
2:嵇家:嵇姓邻家。或以嵇康比邻人。
3:石蜜:崖蜜也。
4:莼花:莼菜也。
其十二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
注:
1:松溪,桂洞:皆近昌谷。
2:《北梦琐言》云:"龙生二卵,一名吉了,上岸与鹿交,或遗精枯槎,为紫梢花。"又见《本草》。
3:马牙:《本草》:"马牙硝,亦名英硝,芒硝。"
4:虞卿:战国时赵之上卿。《史记》:"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此或以虞卿称邻人之虞姓者。
其十三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剎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烛照渔船。
注:
1:茸:草初生貌。
2:破月:古诗:"破镜飞上天。"
3:敲石火:渔者敲石取火也。
--------凤尾竹客 撰<歌诗笺注辑评>---------
花枝草蔓眼中开, 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 嫁与春风不用媒。
《南园十三首》是辞官回乡居住昌谷家中所作。南园与《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提到的“北园”同为诗人的家园。这组诗为了解、研究李贺居乡期间的思想和生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因而十分可贵。
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园内所有的花。其中“花枝”高昂,“草蔓”低垂,一者刚劲,一者柔婉,参差错落,姿态万千。李贺写诗构思精巧,包孕密致,于此可见一斑。次句“小白长红”写花的颜色,意思是红的多,白的少。“越女腮”是由此产生的联想,把娇艳的鲜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颊,赋予物以某种人的素质,从而显得格外精神。
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伤自悼。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却不为当局所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落花不再春”,待到花残人老,就再也无法恢复旧日的容颜和生气。末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花落时身不由已的状态。“嫁与春风不用媒”,委身于春风,不须媒人作合,没有任何阻拦,好象两厢情愿。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只为盛时已过,无力撑持,春风过处,便不由自主地坠落下来。这句的“嫁”字与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越发显得悲苦酸辛。当时盛开,颜色鲜丽,宛如故乡的美女。而今“出嫁”,已是花残“人老”,非复当时容颜,抚今忆昔,倍增怅惘。结句婉曲深沉,制造了浓烈的悲剧气氛。这首七言绝句,以赋笔为主,兼用比兴手法,清新委婉,风格别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品。
(朱世英)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万户侯?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李贺《南园》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限的。
(朱世英)
寻章摘句老雕虫, 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 文章何处哭秋风?
慨叹读书无用、怀才见弃,是这首绝句的命意所在。
诗的前两句描述艰苦的书斋生活,其中隐隐地流露出怨艾之情。首句说我的青春年华就消磨在这寻章摘句的雕虫小技上了。此句诗意,好象有点自卑自贱,颇耐人寻绎。李贺向以文才自负,曾把自己比作“汉剑”,“自言汉剑当飞去”(《出城寄权璩、》),抱负远大。可是,现实无情,使他处于“天荒地老无人识”(《致酒行》)的境地。“雕虫”之词出于李贺笔下,显然是愤激之辞。句中的“老”字用作动词,有终老纸笔之间的意思,包含着无限的辛酸。
次句用白描手法显现自己刻苦读书、发奋写作的情状:一弯残月,低映檐前,抬头望去,象是当帘挂着的玉弓;天将破晓,而自己还在孜孜不倦地琢句谋篇。这里,诗人惨淡苦吟的精神和他那只有残月作伴的落寞悲凉的处境形成鲜明的比照,暗示性很强。
读书为何无用?有才学为何不能见用于世?三、四句遒劲悲怆,把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揭示了造成内心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郁积已久的忧愤情怀。“辽海”指东北边境,即唐河北道属地。从元和四年(809)到元和七年,这一带割据势力先后发生兵变,全然无视朝廷的政令。唐宪宗曾多次派兵讨伐,屡战屡败,弄得天下疲惫,而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如故。国家多难,民不聊生,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一;由于战乱不已,朝廷重用武士,轻视儒生,以致斯文沦落,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二。末句的“文章”指代文士,实即作者自己。“哭秋风”不是一般的悲秋,而是感伤时事、哀悼穷途的文士之悲。此与的“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九章·悲回风》)颇有相似之处。时暗君昏则文章不显,这正是屈原之所以“悲回风”(按:“回风”即秋风)、李贺之所以“哭秋风”的真正原因。
这首诗比较含蓄深沉,在表现方法上也显得灵活多变。首句叙事兼言情,满腹牢骚通过一个“老”字倾吐出来,炼字的功夫极深。次句写景,亦即叙事、言情,它与首句相照应,活画出诗人勤奋的书斋生活和苦闷的内心世界。“玉弓”一词,暗点兵象,为“辽海”二句伏线,牵丝带笔,曲曲相关,见出文心之细。第三句只点明时间和地点,不言事(战事)而事自明,颇具含蓄之致。三、四两句若即若离,似断实续,结构得非常精巧;诗人用隐晦曲折的手法揭示了造成斯文沦落的社会根源,从而深化了主题,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量。
(朱世英)
长卿牢落悲空舍, 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 明朝归去事猿公。
这是一首述怀之作。前两句写古人,暗示前车可鉴;后两句写自己,宣称要弃文习武,易辙而行。
首句描述司马相如穷愁潦倒的境况。这位大辞赋家才气纵横,早年因景帝“不好辞赋”,长期沉沦下僚,后依梁孝王,厕身门下,过着闲散无聊的生活。梁孝王死后,他回到故乡成都,家徒四壁,穷窘不堪。(见《汉书·司马相如传》)“空舍”,正是这种情况的写照。李贺以司马相如自况,出于自负,更出于自悲。次句写东方朔。这也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他见世道险恶,在宫廷中,常以开玩笑的形式进行讽谏,以避免直言悖上。结果汉武帝只把他当作俳优看待,而在政治上不予信任。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诙谐取容,怵惕终生,东方朔的遭遇是斯文沦丧的又一个例证。诗人回顾历史,瞻望前程,不免感到茫然。
三、四句直接披露怀抱,表示要弃文习武。既然历来斯文沦丧,学文无用,倒不如买柄利剑去访求名师,学习武艺,或许还能有一番作为。诗人表面显得很冷静,觉得还有路可走,其实这是他在屡受挫折,看透了险恶世道之后发出的哀叹。李贺的政治理想并不在于兵戈治国,而是礼乐兴邦。弃文习武的违心之言,只不过是反映理想幻灭时痛苦而绝望的反常心理。
这首诗,把自己和前人揉合在一起,把历史和现实揉合在一起,把论世和述怀揉合在一起,结构新奇巧妙。诗歌多处用典。或引用古人古事据以论世,或引用神话传说借以述怀。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四句一气呵成,语意连贯,所用的典故都以各自显现的形象融入整个画面之中,无今无古,无我无他,显得浑化蕴藉,使人有讽咏不尽之意。
(朱世英)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诗人以诗作画,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就象绘制动画片那样,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到晚的水色山光,旖旎动人。
首二句写晨景。夜雾逐渐消散,一条蜿蜒于绿树丛中的羊肠小道随着天色转明而豁然开朗。路边的蒙茸细草沾满了露水,湿漉漉的,分外苍翠可爱。诗歌开头从林间小路落笔,然后由此及彼,依次点染。显然,它展示的是诗人清晨出游时观察所得的印象。
三、四句写白昼的景色。诗人由幽静、逼仄的林间小道来到空旷的溪水旁边。这时风和日暖,晨露已晞,柳絮纷纷扬扬,飘落在溪边的浅滩上,白花花的一片,象是铺了一层雪。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诗人沿途所见多是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田园。到了这里,眼前忽地出现一片银白色,不禁大为惊奇。惊定之后,也就尽情欣赏起这似雪非雪的奇异景象来。
诗人观赏了“雪浦”之后,把视线移向溪水和它两岸的田垅。因为不久前下过一场透雨,溪水上涨了,田里的水也平平满满的。春水丰足是喜人的景象,它预示着将会有一个好的年景。
前四句,都是表现自然景物,只有第三句中的“惊”字写人,透露出“诗中有人”,有人的观感,有人的情思。这种观感和情思把诗歌所展示的各种各样的自然景物融成一片。
后四句写夜晚的景色。五、六两句对仗工切,揉磨入细。“古刹疏钟度”写声,“遥岚破月悬”写色,其中“古刹”和“遥岚”一实一虚,迥然不同,然而又都含有“远”的意思。谓之“古刹”,说明建造时间已很久长;称作“遥岚”,表示山与人相距甚为遥远。两两比照、映衬,融入和谐统一的画面之中,便觉自然真切,意境遥深。
末二句写船家夜渔的情景。在山村滩多水浅的小河边,夜间渔人用竹枝扎成火把照明,鱼一见光亮,就慢慢靠近,愣头愣脑地听人摆弄。“沙头敲石火”描写捕鱼人在河滩击石取火,“烧竹照渔船”紧接上句,交代击石取火是为了替渔船照明。尽管并没有直接提到打鱼的事,但字句之间已作了暗示,让读者通过想象予以补充。
这首诗前六句主要描摹自然景物,运笔精细,力求形肖神似,象是严谨密致的工笔山水画。末二句正面写人的活动,用墨省俭,重在写意,犹如轻松淡雅的风俗画。两者相搭配,相映衬,情景十分动人。而且诗中的山岚、溪水、古刹、渔船,乃至一草一木都显得寥萧淡泊,有世外之意。想来是诗人的情致渗透到作品的形象里,从而构成这样一种特殊的意蕴,反映了诗人“老去溪头作钓翁”(《南园》其十)的归隐之情。当然,这不过是他仕进绝望的痛苦的另一种表现罢了。
(朱世英)
-------------------------------------------------
注:
1:南园:在昌谷。
其一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注:
1:嫣香:花也。
2:刘辰翁云:末句新巧。
其二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注:
1:宫:昌谷东有福昌宫,隋时所建。
2:窣:黄桑触帘,窣窣有声也。
3:偷:抽空。
4:餧:喂也。
5:八茧蚕:《六月记》云:"一岁凡八蚕,出日南国。"《海物异名记》云:"八蚕绵,乃八蚕共作一茧。"
其三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桃胶迊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注:
1:缲丝:茧入沸水,以抽蚕丝。
2:青蝉:《尔雅》注云:"蝉小而青色,亦名茅蜩。"
3:桃胶迊夏香琥珀:桃胶,桃脂也,夏初凝结,色如琥珀。
其四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巻书。
注:
1:三十未有二十余:未有,一作未满。吴正子云:今长吉言三十岁犹未有,但二十余岁耳,而饥困已如此。长吉此以三十为说,年仅二十七不满三十,岂非诗䜟哉?
2:白日长饥小甲蔬:杜诗:"自锄稀菜甲。"甲,新芽。
3:因遗戎韬一巻书:张良游下邳,桥上有老父使良取履,后出一编书授之,乃太公兵法。戎韬,太公六韬书也。
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闗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戸侯。
注:
1:吴钩:剑也。
2:凌烟阁:唐太宗贞观十七年二月,图功臣于凌烟阁。
3:五十州:安史乱后,河南河北五十余州,长时不从节制。
4:若个书生万戸侯:《史记》:"万戸侯岂作道哉。"
其六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注:
1:寻章摘句:《三国志o孙权传》裴松之注:"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2:雕虫:扬雄《法言》:"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3:辽海:辽东之地也。泛指征讨之地。
其七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注:
1:长卿:司马相如住成都,家徒四壁立。
2:曼倩诙谐:东方朔持论,好恢谐。
3:见买若耶溪水剑:见买,拟买。若耶溪,在越州,即欧冶铸剑之所。
4:猿公:《吴越春秋》云:"越范蠡手剑之术,蠡曰:臣闻越有处女,国人称之,愿王问之于是。王请女,女将见王,道逢一翁 ,自称袁公,公问女子曰:闻汝善剑,愿一见。女曰:惟翁试之。于是公即挽林抄之竹,似桔槔,末折堕地,女接取其半,袁公操其 本,而刺女,女因举杖撃之,公飞上树,化为白猿而去。"
其八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逺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注:
1:书幌:书斋之幔帏也。
其九
泉沙耎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泻酒木兰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
注:
1:耎:软也。
2:舴艋:小舟也。
3:木栏:木兰,紫玉兰也。木兰花似莲,可以浸酒。
4:椒叶:盖酒上,取其香。
5:病容扶起种菱丝:《拾遗记》云:"汉昭帝琳池有倒生菱,茎如乱丝,一花千叶。"
其十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注:
1:边让:后汉边让,字文礼,辩博能文,邕深敬之,以让宜处髙位,荐之何进。吴正子以为:必长吉感忆韩公皇甫之相知,假边蔡 以为况也。
2:裁曲:裁作乐府诸曲。谓赋诗也。
其十一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注:
1:长峦谷口:地名,近昌谷。
2:嵇家:嵇姓邻家。或以嵇康比邻人。
3:石蜜:崖蜜也。
4:莼花:莼菜也。
其十二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
注:
1:松溪,桂洞:皆近昌谷。
2:《北梦琐言》云:"龙生二卵,一名吉了,上岸与鹿交,或遗精枯槎,为紫梢花。"又见《本草》。
3:马牙:《本草》:"马牙硝,亦名英硝,芒硝。"
4:虞卿:战国时赵之上卿。《史记》:"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此或以虞卿称邻人之虞姓者。
其十三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剎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烛照渔船。
注:
1:茸:草初生貌。
2:破月:古诗:"破镜飞上天。"
3:敲石火:渔者敲石取火也。
--------凤尾竹客 撰<歌诗笺注辑评>---------
(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相关作者
[汉]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蜀郡成都人,祖籍左冯翊夏
[宋]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
[汉] 嵇康
嵇(jī)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汉族,谯国铚
[汉] 蔡邕
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yǔ)(今河南省开封市
[宋] 拾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