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贾舍人早朝》-凯发官网平台
[唐] 杜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首联先写漏声催促着天色破晓,像箭一般的飞快,后用“仙桃”代表宫内春景,点出景色醉人。这一联主要突出“早朝”。
颔联则分别写朝见时的仪仗和宫殿中的自然景观及气氛。春日和煦,旌旗上的龙蛇似乎也随着春天的到来而获得了生气,旌旗猎猎,龙蛇也好像在腾跃。大明宫里,和风轻吹,燕雀轻快而高兴地在天上飞着。“日暖”,也含有赞美“圣恩”惠及万民,连龙蛇、燕雀亦且广沽皇泽之意。这一联主要突出“大明宫”。
前二联主要写的是“早朝大明宫”的原题。因为是和诗,接着就不免要转到原诗的作者身上来了。颈联写退朝后,重点突出写的儒雅风流和备受君主恩宠。
尾联用了两个典故。先看丝纶美。因为贾家父子历任两朝的中书舍人,后有一日贾至供职的肃宗对贾至说,“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可谓继美矣······”主要意思是赞扬贾至继承了父亲的才华,并能做出像父亲一样的政绩,实在是朝廷里的一段佳话。“池上于今有凤毛”里的凤毛并非简单的凤毛麟角的凤毛,也不时简单说贾至的才华出众,在一班大臣里很少见。而是用了一个典故:南朝时有和谢超宗父子,他们文章风格和成就都很出众,于是梁武帝就称赞他们说,“超宗殊有凤毛”。意思是想说谢超宗终归继承了父亲谢凤特有的风格和才华。这两句进一步称颂其家世的文采和父子两代执掌朝廷起草诏命职务的荣耀。
这首诗按其体例是一首台阁应酬式的诗,在杜诗中是很少见的。乾元二年(759)在长安任左拾遗也正是杜甫仕途生活中最重要或最煌赫的时期。因为是同僚之间唱酬之作,因此格调也就平正典雅,并且不乏歌功颂德、点缀升平的意味。整首诗艺术上格法严谨,脉胳分明,深得和诗之体,所以历来的诗家对它十分推重。尤其是它的颔联“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字里行间洋溢着一派冲融和悦的春天气息,诗家评价很高。当时唐王朝于安史之乱中初得安定,朝廷上下都以为中兴在即,升平可望,因此和诗中也有“九天闻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种充满信心的句子。整首诗看来,确乎体现了杜甫诗歌“清词丽句”的另一面特色。另外,即使在清词丽句中,仍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挺拔之姿和雄健之气,这也是杜诗的独特面目。黄生评杜、王、岑三首和诗时说:“杜老气无前,王、岑秀色可揽,一则三春秾李,一则千尺乔松。”苏轼评颔联为“伟丽”,都是此意。
杜甫的这首诗里带出了几分山野的情趣,以及对历史透彻的理解,光是意境就比贾至的高远。这首诗少了一般诗人写宫廷生活所会有的呆板,多了些灵气,而又不减少场面的宏大气势,杜甫比起贾至来绰绰有余。思想决定文章的外在,再如何隐藏,字里行间的精神是很难不露端倪的。贾至是世家出身又较为一帆风顺的人,杜甫则才华横溢饱经风霜,这两种人写出来的文章当然不一样。
颔联则分别写朝见时的仪仗和宫殿中的自然景观及气氛。春日和煦,旌旗上的龙蛇似乎也随着春天的到来而获得了生气,旌旗猎猎,龙蛇也好像在腾跃。大明宫里,和风轻吹,燕雀轻快而高兴地在天上飞着。“日暖”,也含有赞美“圣恩”惠及万民,连龙蛇、燕雀亦且广沽皇泽之意。这一联主要突出“大明宫”。
前二联主要写的是“早朝大明宫”的原题。因为是和诗,接着就不免要转到原诗的作者身上来了。颈联写退朝后,重点突出写的儒雅风流和备受君主恩宠。
尾联用了两个典故。先看丝纶美。因为贾家父子历任两朝的中书舍人,后有一日贾至供职的肃宗对贾至说,“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可谓继美矣······”主要意思是赞扬贾至继承了父亲的才华,并能做出像父亲一样的政绩,实在是朝廷里的一段佳话。“池上于今有凤毛”里的凤毛并非简单的凤毛麟角的凤毛,也不时简单说贾至的才华出众,在一班大臣里很少见。而是用了一个典故:南朝时有和谢超宗父子,他们文章风格和成就都很出众,于是梁武帝就称赞他们说,“超宗殊有凤毛”。意思是想说谢超宗终归继承了父亲谢凤特有的风格和才华。这两句进一步称颂其家世的文采和父子两代执掌朝廷起草诏命职务的荣耀。
这首诗按其体例是一首台阁应酬式的诗,在杜诗中是很少见的。乾元二年(759)在长安任左拾遗也正是杜甫仕途生活中最重要或最煌赫的时期。因为是同僚之间唱酬之作,因此格调也就平正典雅,并且不乏歌功颂德、点缀升平的意味。整首诗艺术上格法严谨,脉胳分明,深得和诗之体,所以历来的诗家对它十分推重。尤其是它的颔联“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字里行间洋溢着一派冲融和悦的春天气息,诗家评价很高。当时唐王朝于安史之乱中初得安定,朝廷上下都以为中兴在即,升平可望,因此和诗中也有“九天闻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种充满信心的句子。整首诗看来,确乎体现了杜甫诗歌“清词丽句”的另一面特色。另外,即使在清词丽句中,仍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挺拔之姿和雄健之气,这也是杜诗的独特面目。黄生评杜、王、岑三首和诗时说:“杜老气无前,王、岑秀色可揽,一则三春秾李,一则千尺乔松。”苏轼评颔联为“伟丽”,都是此意。
杜甫的这首诗里带出了几分山野的情趣,以及对历史透彻的理解,光是意境就比贾至的高远。这首诗少了一般诗人写宫廷生活所会有的呆板,多了些灵气,而又不减少场面的宏大气势,杜甫比起贾至来绰绰有余。思想决定文章的外在,再如何隐藏,字里行间的精神是很难不露端倪的。贾至是世家出身又较为一帆风顺的人,杜甫则才华横溢饱经风霜,这两种人写出来的文章当然不一样。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相关作者
[宋]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
[南北朝] 何逊
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兰陵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
[唐] 无可
相关诗词